恐惧和喜怒哀乐一样,是人与生俱来的一种情绪,无法逃避,也难以克服。因为,使人恐惧的几大因素都是必然的:比如死亡,没有人能够幸免;从古到今,没有一个人长生不老。比如失去,没有人能够幸免;失去青春,失去亲人,失去机会等等;比如失败,也没有人能够幸免;学说话,咬舌头;学走路,摔跟头;还有疾病、伤痛等等。
如何克服死亡的恐惧?有人依靠宗教,期望轮回、往生、进入天堂;有人提出珍惜生命,活在当下;有人把生死看个通透,顺其自然。
庄子的老婆死了,惠子去悼念,见庄子蹲着,敲着瓦盆唱歌。惠子大惑不解,说:“你老婆和你在一起生活了那么久,为你生儿育女,现在她老病而死,你不哭就够可以的了,怎么还唱起来了?太过分了吧。”
庄子说:“我老婆刚死的时候,我怎么能不悲伤呢!后来我想通了,她本是从虚无中来,现在又回到虚无中去,就像四季交替变化一样,很自然。我觉得再无谓地哭哭啼啼,是弱智的表现,我不打算那么干了。”
庄子即将去世时,他的弟子们打算隆重地安葬他。庄子说:“我以天地做棺材,以日月星辰做装饰,以万物做殉葬品,足够了。”弟子说:“我们怕乌鸦老鹰啄食先生。”庄子说:“在土上面被乌鸦老鹰吃,在土下面被蚂蚁虫子吃,不是一样吗?不给乌鸦老鹰吃,而给蚂蚁虫子吃,不是太偏心了吗?”
庄子就是把生死看得通透之人——既然死亡是自然的安排,是必然的结局,就没有必要为此长久悲伤,也没有必要为此时刻恐慌。这是一种豁达的心态。
克服失去的恐惧也要靠豁达,自然主义者说:“得者我幸,失者我命”;乐观主义者说:“塞翁失马,安知非福”。都不错。
克服失败的恐惧则要靠坚忍不拔的意志和必胜的信心。
信心与恐惧是互为消长的,信心弱小,恐惧就强大;信心强大,恐惧就弱小。
戴尔·卡耐基说:“如果你想成为有勇气的人,那么你就去尝试一些至今从未做过,但却令你胆怯的事情,而且一直到取得相当的成绩为止——这就是战胜恐惧的最佳途径。”
1900年7月,德国精神病学专家林德曼独自驾着一叶小舟驶进了波涛汹涌的大西洋,他在进行一次历史上从未有过的心理学实验——验证一下自信的力量。
林德曼认为,一个人只要对自己抱有信心,就能最大限度地保持精神和机体的健康。当时,德国举国上下都关注着这一悲壮冒险,因为此前已有100多位勇士驾舟横渡大西洋均告失败,无人生还。林德曼推断,这些遇难者失败的主要原因不是生理因素,而是死于精神恐慌、崩溃与绝望,所以他决定亲自驾舟前往,以验证自己的推断。
航行中,林德曼遇到了常人难以想象的困难。特别是在航行最后18天中遇到了季风,小船的桅杆折断,船舷被海浪打裂,船舱进水。林德曼有时真有绝望之感。但只要这个念头一经升起,他马上就大声自责:懦夫,你想重蹈覆辙,葬身此地吗?不,我一定能成功!在经历千辛万苦之后,林德曼终于胜利渡过了大西洋,成为第一位独舟横越大西洋的勇士。
自信心是恐惧的克星,在强大的自信心面前,不管是危险的恐惧、黑夜的恐惧、孤独的恐惧,还是莫名的恐惧,都毫无用处。
英国勃莱市一家旅馆的壁炉上刻着这样一句话:“恐惧来敲门,自信心回答说:‘这里没有人在’” 。
Tuesday, June 22, 2010
Subscribe to:
Post Comments (Atom)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