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s

Monday, July 19, 2010

士师记

在约书亚记结束时,以色列人已经进入了耶和华应许给族长的那片土地。他们征服了部分敌人,但不是全部。他们最后会成为一个君主统治的国家,但这是二百年之后的事。现今这个阶段,是以色列人的适应期,支派间要学习如何相处,也要面对那些散布于他们中间的迦南城市,亦要应付在他们疆界外那些满怀敌意的邻邦。这段过渡期称为“士师时代”。这时期的故事记在士师记内。

写作背景

“士师”一词,希伯来原文是“审判官”的意思。这些人为神所选派,有真神的灵赐予独特的能力,奉命作百姓的领袖。他们的工作不仅是裁判案件,最重要的是拯救以色列国民脱离外邦仇敌之手。   犹太人的传统认为本书的作者是撒母耳。不过,本书并没有提及作者是谁。按书中内容显示,本书写成时士师时代已经过去,以色列人的王国初建不久 (17:6,18:1,19:1,21:25),大概是在扫罗登基后,大卫还未占领耶路撒冷 (1:21,19:10-12) 时,约是主前1043至1004年。 从士师记的内容可以看出,它是在以色列人的王朝初期,即扫罗作王(1042BC) 以后,但在大卫攻占耶路撒冷(约1004 BC)以前写成。

主题特色

若说约书亚记是“得胜的书卷”,本书便是“失败的书卷”了。本书记载以色列民入迦南后受外族侵扰和压迫,他们的失败是因为他们离弃神,敬拜偶像,并且行恶,惹耶和华发怒;于是耶和华藉外邦攻击他们,希望他们悔改,然后神兴起士师,将悔改的百姓从仇敌手中拯救出来。真神的行动反映了自己公义和慈爱的性情。本书正好回应申命记的信息——以色列民族的安全和兴旺,有赖于他们对神的忠心和顺服。

Tuesday, July 13, 2010

约书亚记

约书亚立即准备渡过约但河。第一个障碍,就是河对岸几哩的坚固古城耶利哥;约书亚派了两个探子窥探迦南及耶利哥城,他们受到妓女喇合的保护(二 1—24)才能安然返回。另外,以色列人能够渡过正在泛滥的约但河,是因为河水在北面十多里远的地方止住,让以色列人可在干地上走过。跟着,就是一个人所熟识的故事——耶利哥城因神的介入而倾倒。以色列军队绕城走了七日,并有七个祭司吹号。可能有人因此以为攻占迦南易如反掌,但其实神子民所经历的往往不是这样。

以色列人攻打脆弱的艾城(「艾」希伯来文的字义是「败瓦」)时,却遭遇一次挫败。当约书亚向神求问的时候,他得到的答案是:「以色列人犯了罪,违背了我所吩咐他们的……」(七11)——他们私下藏了战利品,那本应要「献给」耶和华的。从经文可知,决定谁犯罪乃靠抽签,但其中也有神的引导。经过删减的过程后,剩下了犹大支派,谢拉的宗族,撒底家中的亚干。亚干认罪;原来他拿了一件漂亮的衣服,一些银子,以及一条金子。他和他全家,包括他的儿子、女儿、大小的牲口,他的帐幕,连同那些当灭之物,都被石掷死和烧毁。然后,艾城便被以色列伏兵占领(七16一九17:参第265页)

约书亚跟着便带领他的军队移到中部山区,正打算攻打南部之时,他们遇到了另一个问题。基遍人打扮成长途跋涉的样子,来找以色列人,说服约书亚与他们立约(九13)。约书亚没有求问便答应了,谁知他们就是迦南城里的人,若以色列要统一迦南,便要征服他们;但因为约书亚以严厉的誓言与基遍立约,他就不能杀死他们,也不能把他们的城摧毁,这样以色列便容许了第一个迦南的「区内领土」(在以色列疆土内的非以色列城乡)。及且,基遍各城联合起来,跨过由南往北的主要干线,促使以色列分裂,令以色列国最后成为南北两国的局面。

耶利歌城,一个「要在耶和华面前毁灭」(书六17)的城之遗址。

基遍以南及西南各城邦的五个亚摩利王,听闻艾城被以色列人征服,便联合对抗约书亚及以色列人。耶和华再一次给他们胜利,敌人逃经伯和瑞直奔西部的海岸平原。耶和华降下大冰雹,并使日月停顿(十6—14),这日称为「约书亚的长日」(请参下文第270、271页)。

约书亚征服南部(包括南地及施波拉,十1—43)的情况,只有简略的记载,战事如何均无记录(28—43节)。征服北部的记录也是同样的简单,只包括了米伦水边之战及攻陷夏锁的事迹(10节)。

这卷书下半部的风格有很大改变,叙述十二支派如何分地时,文字显得有点繁琐。最有趣味的故事,是河东支派离开河西返回自己土地时,在约但河边筑了一座祭坛。而河西支派误会筑坛的目的,以为是分裂的标记:幸而河东支派立刻加以解释,指出其目的是为了见证东西合一,于是才避免了约但河两岸支派的分裂(二十二21-29)。

胜利是否全面?略读约书亚记时,就很容易得出一个结论,以为以色列人很快一次过征服迦南:「约书亚击杀那全地的人」(十40):「约书亚夺了那全地」(十一16):「以色列人击杀那全地,凡有气息的没有留下一个」(16节):「除了基遍的希未人之外,没有一个城与以色列人讲和的,都是以色列人争战夺来的」(19节)。

然而,书内其他地方却说明还有很多地未占领,并报导了详细情况(十三1—7)。末占领的地方包括非利士地,以及巴勒斯坦北部的一些地区。其实仍有很多地方未被征服,尤其是迦南人的「区内领土」,建立了很多迦南祭坛及邱坛,令以色列在以后的日子跌入罪的网罗之中。

Thursday, July 01, 2010

申命记

数民记花得天数长了点。在看的过程中,因为遇到一些事情,让自己心情有点烦躁,出现走神现象,有点小遗憾。

接下来就是申命记了。


  以色列人拒绝入迦南之后三十年,仍留在加低斯巴尼亚及巴兰旷野。直到老一代
的以色列人死去,他们便重新上路,绕过较长路的以东,到了摩押,等候最后的指示,准备进占那应许给他们列祖的土地。这是一个懔然可畏的时刻!
  按申命记的记载,摩西在这个场合对以色列民作了三次训勉一一这是临别的遗言,因为神曾对他说他不能与人民进入那地。这些训词可在申命记中找到。第一篇是在「约但河东的摩押地讲律法」(一5);第二篇是在「约但河东伯昆珥对面的谷中,在住希实本亚摩利王西宏之地」(四46)——这是假设四44—49是讲词的开头而不是总结;第三篇是「在摩押地」(二十九1)。但很可能三篇都是在同一处地方。